69看书网 » 修真小说 » 江湖掌门人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五百五十六章 敕勒川 (2/3)

第五百五十六章 敕勒川 (2/3)

文/风吟长空
江湖掌门人 | 本章字数:642.5万字 | | 江湖掌门人txt下载 | 江湖掌门人手机阅读
的是你这身深藏不露的武功,你是绝顶高手吧。”

老胡点头道:“确实瞒不过国公爷,老汉的确会那么几手三脚猫功夫。”

“绝顶境界还是三脚猫?”常威问的急了,胡文清只说回去问常宽就知道了,他不肯说,常威也不好再问了,不过,常宽做事稳妥的很,老头总不会害自己就对了。

出了塞,方环儿更奇怪,非要常威和唐锦衣把头发剃了,说是方便行事。

鞑靼人都把头顶正中及后脑头发全部剃去,只在前额正中及两侧留下三搭头发,如汉族小孩三搭头的样式。正中的一搭头发剪短散垂,两旁的两搭编成鞭子,以阻挡向两旁斜视的视线,使人不能狼视,称为“不狼儿”。

常威断然拒绝:“留这么难看的头发我宁愿剃光头。”

“那就剃了头扮和尚,常离和三少扮汉僧,大人会说蒙藏各种话,扮番僧最好不过,鞑靼、瓦剌都信大喇嘛。”说着手起刀落给常威剃了个大光头,方环儿吃吃直笑,“好俊的小和尚。”

等她剃光唐锦衣的头发,登时两眼发直,这才明白什么叫俊俏,常威摸着明光铮亮的脑门道:“大夏天剃光头倒是凉快,可回了朝廷一定会被御史言官们弹劾的。”

方环儿捂着嘴笑道:“常离的头发不都长出来了吗,过几个月就能束发了。”

常威抓住韩追道:“大家都要剃,不能便宜他。”

方环儿却道:“真人和胡老扮道人,就不用剃了,我来扮道姑。”

常威连连摇头,“番僧、汉僧、道士、道姑,这是个什么组合?别人不起疑才怪。”

韩追却摇头晃脑的解释道:“僧道神灵之类在哪里都流行,草原上这些更吃香,而且他们不像咱们汉人那么多规矩,僧、道、萨满经常混在一起,没所谓的。”

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,顶着个大光头,常威驰马向西北方的塞外最大城池--归化城而去。

归化城距离长城上的重要节点杀虎口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六十里,在大草原上一马平川跑的就更快了。仅仅慢跑了一个时辰就到了大青山下的敕勒川草原。

常威悠然唱道:“敕勒川,阴山下,天似穹庐地似盖,天苍苍崖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

敕勒川草原就是所谓的黄河前套,东西长约六百里,西部在阴山尾巴上的地方只有四十里,东部的乌兰察布、察哈尔等部落领地宽达四百余里,是方圆可达一百里的大草原。

这片草原由黄河及其支流大黑河冲积而成。地势西、北、东三面向南倾斜,最低处在黄河沿岸一带。整个平原地势平坦,气候条件适宜,土壤肥沃,水草丰美,号称天然牧场、米粮川。

在敕勒川北部是整体呈断续状的阴山山脉,既使是在黄河以北的主脉,也可以明显的被分为:狼山—阴山—大青山,三部分。

这其中狼山与阴山之间的分割最为明显,后者的西南角甚至伸至黄河北岸。阴山这种走势所造成的地缘后果就是,整体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,被东西分割成前套、后套两个部分。而土默特部落(包头市)这个点,自然也就成为了连接前后套平原甚至蒙古高原的枢纽。

常威黯然道:“出长城几里路就到草原,从杀虎口到归化城不过一百六十里地,这种天然牧场风水宝地,就这样丢了,太可惜了!”

胡文清却捋着稀疏的胡子缓缓说道:大明朝武功全盛的永乐时代,明军从大同盆地出发,穿过杀虎口进入河套平原,占领管岑山—大青山—黄河一线为中心的前套地区,在先秦云中郡设立云川城,与杀虎口遥相呼应。

在河套平原的东北角、游牧民族沿大青山南麓西入前套平原的地方修筑了连城(乌兰察布)。

继续西进的明军又在前后套之间的重要节点上修筑云内城(包头),重建五原城,控制了黄河四套平原,但不到百年时间,到嘉靖时期始终无力稳定的消化这块突出部,时至今日只剩下西套的宁夏平原。

而且,悲哀的是无论秦、汉、唐,还是后世的华夏政权,最多只能将河套东部,黄河以西的陕北高原消化掉,对于占据黄河内侧大部分土地的鄂尔多斯高原却束手无策,放任这片面积比西套(宁夏平原)还大的土地游离在华夏核心区之外。

胡文清用那看破一切的睿智告诉常威,“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河水造成的!”

鄂尔多斯高原与山西高原的太原盆地—大同盆地,属同一纬度。而高原西、北两侧分布有西套、东套、后套、前套四条水资源丰富,地势平坦的平原带。

黄河几字湾南部的陇东高原、陕北高原都有相对密集,分布均匀的河流存在。其中陇东高原的河流基本属于泾河水系;陕北高原的情况稍显复杂,其西部属于洛水水系,而东部那块呈三角状,插入东套与黄河之间的土地--府谷、神木,则拥有数条独自入黄河的河流,包括延河、延长河、清涧河、无定河等。

与长城之内,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相比,地处鄂尔多斯高原的东套就显得要平缓许多。因为它的腹地没有什么河流,那些常年有水的河流也都分部在边缘地带,这些河流在为陇东、陕北高原以及河套平原,这些河套边缘地区提供水源的同时,却没能滋润鄂尔多斯高原的腹地。

因此,其大部分地区属于“初育土”,也就是处在“石—土”转换阶段的土壤。在这种地表水资源缺乏的地方,汉人的农耕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五百五十五章 秦国公(2/3)章节列表下一页:第五百五十七章 五原马烈(2/3)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