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修真小说 » 随身空间之嫡女神医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573章 你说的是神话么 (1/2)

第573章 你说的是神话么 (1/2)

文/素衣青女
随身空间之嫡女神医 | 本章字数:939.06万字 | | 随身空间之嫡女神医txt下载 | 随身空间之嫡女神医手机阅读

精气神为人身三宝。精,包括精、血、津、液;气,指宗气、荣气、卫气;神,指神、魂、魄、意、志。精和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,气和神又是人体的复杂的功能,也可以认为气为精之御,精为神之宅,神为精气之用。

病机学说

研究疾病发生、发展、转归及变化等等之内在机理的学说称病机学说。
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所说“审察病机,无失气宜”、“谨守病机,各司其属”都是此学说的内容。

1。病因:引起人发病的原因很多,《黄帝内经》将其归纳为二类。风雨寒暑实为“六淫”的概括;阴阳喜怒乃“七情”的概括;饮食居处即“饮食劳倦”。可以认为这就是后世三因说之****。

2。发病: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,决定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,这就是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之意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所说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,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所说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等,都论证了这一点。

3。病变:疾病的变化是复杂的,《黄帝内经》概括病变也是多方面的,有从阴阳来概括的,用表里中外归纳的,用寒热归纳的,从虚实而论者,实指邪气盛,虚指正气衰。概括说来,有正虚而邪实者,有邪实而正不虚者,有正虚而无实邪者,有正不虚而邪不实者。

诊法学说

望闻问切四诊源于《黄帝内经》。

1。望诊:包括观神色、察形态、辨舌苔。

观神色者,如《灵枢·五色》、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和《灵枢·五色》所载,这些在临床上都很有意义。

察形态者,是察看人的骨肉皮肤而推断病情,在临床上虚实是错综复杂的,只有知其常,才能达其变。

辨舌苔者,如《素问·热论》、《素问·刺热论》和《灵枢》所载等等。

2。闻诊:包括闻声和嗅气味。

闻声音者,是听患者的声音而诊断病情。

其次是嗅气味,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所说,肝病其臭臊,心病其臭焦,脾病其臭香,肺病其臭腥,肾病其臭腐。

3。问诊:问讯患者的自觉症状,以诊断病情。

4。切诊:包括切脉与切肤。《黄帝内经》言切脉最详,主要为:

(1)三部九候法:即分头手足三部,每部分天地人三候。

(2)人迎寸口脉法:即兼诊人迎和寸口两处之脉,互相比较。

(3)调息法:即调医者之呼吸,诊病人之脉候。

(4)谓胃气脉:脉象之中有无胃气,至关重要,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。

(5)六纲脉:《黄帝内经》所载脉象很多,如浮、沉、迟、数、虚、实、滑、涩、长、短、弦、细、微、濡、软、弱、散、缓、牢、动、洪、伏、芤、革、促、结、代、大、小、急、坚、盛、躁、疾、搏、钩、毛、石、营、喘等等。但常以六脉为纲加以概括。

其次是切肤:肤泛指全身肌肤,按肌肤而协助诊断的内容很多,如“按而循之”、“按而弹之”等等。但论之最详细的是切尺肤。因为脉象与尺肤有必然的联系,故诊病时亦可互相配合。

治则学说

研究治疗法则的学说称治则学说。

1。防微杜渐: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。如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等皆言预防疾病,有病早治防其传变。

2。因时、因地、因人制宜:

因时制宜者,是告诫医者用药勿犯四时寒热温凉之气。

因地制宜者,在治疗时不可一概而论,必须加以区别。而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论述东南西北中“一病而治各不同”的因地制宜甚详,如东方之域,其治宜砭石;西方之域,治宜毒药;北方之域,治宜灸祔;南方之域,治宜微针;中央之域,治宜导引按偁。

因人制宜者,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和《素问·征四失论》所载。

3。标本先后:即因病之主次而先后施治。有关标本先后施治的大法在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中叙述最详。

4。治病求本:这是《黄帝内经》治则中最根本的一条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说:“治病必求于本。”

5。因势利导:在治病求本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以权变。

6。协调阴阳:此为治疗之大法要义。

7。正治反治:正治亦称逆治,是与病情相逆的直折的治疗方法。比如“热者寒之,寒者热之,虚者补之,实者泻之”之类;反治也称从治,如“寒因寒用,热因热用,通因通用,塞因塞用”之类。

8。适事为度:无论扶正还是祛邪都应适度,对于虚实兼杂之症,尤其应当审慎。切记“无盛盛,无虚虚”,即使用补,也不能过。

9。病为本,工为标: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指出:“病为本,工为标。”这是说病是客观存在的,是本;医生认识治疗疾病,是标。医生必须以病人为根据,这样才能标本相得,治愈疾病。

10。辨证施治:《黄帝内经》虽未提出“辨证施治”一词,却有辨证施治之实。上述几点均含此意,而书中已有脏腑辨证、经络辨证、八纲辨证、六经辨证的内涵。

11。制方遣药:《黄帝内经》虽载方药无多,但其方药之理已具。

12。针刺灸祔:《黄帝内经》言经络、腧穴、针刺、灸祔者非常多,仅仅补泻手法就有呼吸补泻、方员补泻、深浅补泻、徐疾补泻和轻重补泻等,这些手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。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:第572章 阴阳五行章节列表下一页:第574章 延续的根本(1/2)(快捷键 →)